吴复,一位从肥东走出的明代大将,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以功封安陆侯,追封“黔国公”,并迁葬于现如今的肥东县陈集乡秦家湖村(原享堂任村)凤凰岗,落叶归根。虽然在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重新修缮,如今的墓地却已被农田房屋“蚕食”,杂草丛生,与垃圾、鸡鸭为伴,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现在,吴复后人虽然集资修建了吴复祠堂,却无力顾及墓穴,他们期盼古墓得到应有的重视。
现状:吴复墓保护范围被“蚕食”
萧寒是合肥一位喜爱地理民俗的“80后”,这一个多月来,他已经多次来到肥东研究吴复祠堂和吴复墓地。“吴复是明朝开国元勋,现在却被人遗忘了。”对于吴复墓地,萧寒一脸的可惜。
穿过几间村屋,村中央出现了一条近50米长的神道。神道旁南北对立一组圆雕石刻,自东向西排列翁仲、犼、羊、马、华表各一对,均为整块花岗石雕成。远处还有一个龟形的碑座,只是已不见碑文,两只华表矗立两侧。这里就是吴复墓地及石雕群的所在,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宗亲会理事长吴兆应说,以前整个凤凰岗都是先祖吴复的墓地范围,后来因人们不断繁衍生息,墓地范围被村民的房屋、农田“蚕食”,越来越小。原本乌龟背的石碑曾经断裂,已经被农田包围。现在的石碑是后来重修的,一起重修的还有神道和主坟前的龛台。
先祖的主坟,让吴兆应看了心酸。坟头杂草丛生,坟边被栽满树木。居民的房屋、农田与古墓相隔仅5米左右,生活垃圾遍地,鸡鸭在坟前溜达,村民从地里收回家的蚕豆秸秆也被甩在神道上。
在一块肥东县政府2009年所立的“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复墓石雕群”的石碑背面刻着:“保护范围:从石龟东侧至墓穴两侧,直径200米;神道石刻南北两侧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各20米,南北各30米。”记者发现,从如今的墓地现状看,该保护范围规定显然没有得到执行。
吴复后人:希望古墓受到应有的保护
吴复墓所在的陈集乡秦家湖村,曾经叫享堂任村。而吴复后人生活的大吴村位于八斗镇,所以吴氏后人对先人古墓有点照顾不到。
“以前每逢过节来祭拜,没路,只能从坟头上走,这是大不敬的。”吴兆应指着墓前他所站的位置说,这里原来是享堂,在他记事之前就被毁坏殆尽。现在每年只有吴氏后人祭拜时才会扫墓,而附近村民对古墓的保护意识很淡薄。吴兆应说,地被村民占据,再想要回来建一个保护圈很难。
看着吴复墓被村庄、田地不断吞噬,吴氏族人曾经多次带着材料去找文管所和陈集乡,希望陈集乡能帮忙做做居民思想工作,尽量不要占用已经被蚕食殆尽的墓地,但一直未得到回应。后来他们还提出将墓地迁到大吴村的建议,但因“古墓在原来位置才有价值”的原因并未得到同意。
“作为一处省保单位,这里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吴兆应说,位于大吴村的“国公祠”就是靠吴氏后人捐资在原址重建,相比墓地保护较好,可民间力量有限,为让文物再发挥价值,保护还需政府牵头。
县文管所:几年前就已做好维修方案
也许外人不熟悉吴复墓,但肥东县文管所很熟悉。该所的一位彭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吴复墓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日的管理工作也是由县文管所负责。为看护吴复墓,所里聘请了当地一位村民作为管理员负责看护工作,比如看看保护范围内有无破坏之类。
“一个月只有70元的管理费,要想管理多好那也不可能。”彭姓负责人说,上级给的保护经费有限,整个肥东县要保护的单位很多。他们也曾做了个吴复墓地的保护方案,“这方案做好已经好些年,再没下文,方案也要过时了。”
对于接下来的保护,彭姓负责人有自己的想法。“砌围墙太难看了,想结合岱山湖旅游线路,将这里发展为一个旅游景点。”不过,他也坦言,真正规划并实施起来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
省文物局:吴复墓前几年才修缮过
关于吴氏后人所指吴复墓“没有享受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应有的待遇”一说,安徽省文物局一名杨姓工作人员表示,前几年才修缮了吴复墓地,神道铺上了石板,主墓也用水泥做了加固处理。对于当前主要的管理欠缺,导致杂草丛生,垃圾为伴的现象,该工作人员表示会及时与肥东县文管所沟通,今后会加强管理。
“如果是需要修道路、围墙、改善环境之类的,就要重新做方案,报批才行。”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说。至于肥东县文管所提到“修缮保护方案已经提交多年”,该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方案就是几年前保护的方案,如果现在需要再加强保护,需要重新做方案报批。
“我认为应该给予适当的规划,多做些保护,否则后人面对的只能是城市里的钢筋水泥。”萧寒说,同样规格的古墓在别的城市保护很好,而本地在这方面则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