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1月3日,周口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会同郸城县文物普查队在段寨遗址进行实地调查时,在该遗址西北部地表采集到一枚大汶口文化晚期带有原始刻划符号的陶片,这在豫东地区大汶口文化中尚属首次发现。
段寨遗址位于郸城县东南8公里巴集乡段寨村西北角高5米多的方形台地上,面积约700平方米,文化层最厚处约8米。1979年,原河南省博物馆、原周口地区文化局及郸城县文化馆联合,曾对该遗址北部进行试掘,证实为一处大汶口晚期、龙山早期遗存①。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鲁西南、皖北地区,并向西扩展到豫东商丘、周口等地区,沿沙颍河西进。其年代大约在前4040-前2240年之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大汶口文化遗存在周口市有广泛分布。这次发现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刻符陶片,为泥质夹砂姜黄陶,内面呈黑色,长6厘米、宽4.3厘米、厚1.6厘米,外面上部有一似“山”字形的刻划符号。“山”字形刻符的第一笔画力度较小,第二、三画刻划力度较大。在这枚刻符陶片上还零星刻划有两个简单的短斜“┃”符号。经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鉴定:“陶片上确是刻划符号,但太残,不能判断是否为原始文字。”关于这枚刻符陶片的年代,曾试掘段寨遗址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桂岑先生推测,这枚刻符陶片应属豫东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物,其年代约为距今4800年-4600年之间。
以陈(今淮阳)为中心的今周口地区古为太昊之墟,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陈,大皞之虚也。”学术界普遍认为,豫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是由太昊部落创造的,属东夷文化范畴,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为太昊故都“宛丘”。2006年5月,考古工作者曾在平粮台古城遗址东北部断崖处采集到一枚龙山文化时期带有“离”卦刻符的黑衣陶纺轮②,时代在距今4500年前。郸城县与淮阳县相邻,段寨遗址与平粮台古城遗址相距不远,直线距离不到45公里,二遗址都分布有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这里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都应是太昊部落创造的。以前大汶口文化的刻划符号和文字主要发现于山东地区,这次郸城段寨遗址发现的大汶口晚期刻划符号是豫东地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原始刻划符号,将豫东地区有刻划符号的历史提前了几百年,对于研究我国文字和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资料,尤其对研究太昊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
More
最新动态
-
-
More
珍品赏析
-
|